活动中心
      中心通知
      中心动态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面对疫情,还有一剂良药叫“心理防护”
发布时间:【2020-01-28】        阅读:5057 次
从上个月开始,武汉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让全国人民寝食难安。
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数字每天攀升,病发人群蔓延,上海、广东、浙江等地都发现了确诊或疑似病例。
钟南山院士也在1月20日的采访中表示,基于武汉和广东的案例,确认此次肺炎病毒可以“人传人”。
而现在正值春运期间,这无疑给赶着回家过年的大众蒙上了一层心理阴影。
这些天,小编或主动或被动,时刻在关注着网上各平台的消息,发现焦虑、恐惧情绪像一个雪球一样在大众中越滚越大
大部分人都戴上了口罩,没有口罩的人措手不及,人们的眼神中透出了两个字“恐慌”。
“我非常相信一句话: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著名呼吸病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图片
对于传染疾病的担心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可以帮助我们谨慎地预防感染,但过度的担心非但于事无补,还有可能造成心理危机。
心理学研究证明,重大灾难发生会使经历灾情的个体处于高应激状态,心理失去平衡,而当个体依靠自己的力量难以在短期内恢复常态,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
引起各种心理疾病,因此,心理防护很必要,身心健康同等重要!
图片
这种由传染疾病引起的心理危机属于境遇性危机(situational crisis),由外部事件,尤其是罕见或超常事件引起,且个体感到无法预测和控制。
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
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
心理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图片
比疾病更可怕的是人为的恐慌
在2003年SARS疫情期间,特别是前期,所出现的“听信传言、出现抢购风波、奸商哄抬物价等”这两天在我们身边都已看到听到。
说明每次重大疫情之下,社会的恐慌心理而带来的非理性行为是有逻辑可寻的。
因此心理学上,才会将恐慌定义为个体受到危机环境刺激导致生理、情绪和认知功能失调,原有处理问题的方式难以应付危机状态,继而引起紧张、害怕等心理异常。
德国学者埃利亚斯·卡内提曾经提出:“人最畏惧的是接触不熟悉的事物,人想看清楚,触及他的是什么东西,他想辨认清楚,或者至少弄明白是哪一类东西。”
图片
听到风声、看到行动的人们,几何级数增加般卷入抢购浪潮。
这时,市场上的口罩、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甚至是醋,早都被抢光了。
作为一个个体很难抗拒羊群效应。
人们盯着电视、听着广播,不断上升的数字悬着人们的心,越来越紧。
疫情的升级,打破了人们对生活的日常体验。
图片
对周围环境选择性地关注(例如对疫情信息的关注增加),扩大了负面事件所占比重。
加上难辨真伪的流言渲染、扰动等,让人们越来越失去安全感、控制感与信心。
人们的恐慌情绪,有时会让人丧失理性
正如身体会生病一样,心理也会生病。
每个人在自身的生命周期中,都会被烦恼所困扰。
有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可以克服恐慌从容面对疾病,而有人则因为过于担心疾病,无法承受疾病的压力而走向抑郁。
当你认为自己不行时,你真的就不行了;
当你觉得自己病倒了时,就真的起不来了;
当你认同医院的判决只能活3个月时,3个月就是你的。。。
这是一个看似很荒诞,但却又很现实的事实。
图片
好莱坞曾拍一部名为《倒时钟(Counter Clockwise) 》电影,影片基于一个真实的实验案例。
一位名为艾伦·朗格的实验心理学教授在1979年做过一个实验:
在美国匹兹堡的一个修道院中,她精心搭建了一个“时空胶囊”,将它布置得和20年前一模一样。
她邀请了16位七八十岁的老人,随机分为8人一组。
一组人让他们生活在时空胶囊里一个星期。
在这一周内,人们沉浸在1959年的环境里,听上世纪50年代的音乐,看50年代的电影和情景喜剧。
读50年代的报纸和杂志,讨论美国第一次发射人造卫星等50年代的国际时事等;
他们需要像在20年前一样打理生活的一切,从起床、穿衣服到收拾碗筷以及走路。
而另一组,则是在完全相同的饮食作息条件下,用怀旧的方式回忆和谈论1959年发生的事。
图片
实验的结果是,两组老人的身体素质都有了明显改善。
实验前,他们几乎都是家人陪着来的,老态龙钟、步履蹒跚。
实验一周后,不仅视力、听力、记忆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步伐、体力都有了明显改善。
而“活”在20年前的老人们进步更加惊人,他们手脚更加敏捷,反应力测验中得分更高。
甚至局外人,在看到他们实验前后的照片,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面对如此结果,直到今天,我们虽然仍难以解释那一个星期中,这些老人的大脑和身体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交互。
但是,从心理上真正地相信自己年轻了20岁,身体就会做出相应的配合,这已经是确定的事实。
图片
这项实验证明,衰老不单单是机体的老化,也来自心理的暗示。
生理会引起心里的变化,心念更能导致生理的改变。
很多人生病后,不是死于疾病本身的痛苦,而是死于对疾病的恐慌、担忧和畏惧。
而事实上,真相是:当你有坚强的信念不被负面情绪牵动,坚定地保持意念不倒时,一切都能够无可限量!
图片
恐慌心理会带来哪些不良影响?
其一,不必要的恐慌心理会导致举止失措,做事不顾前因后果。
举个例子,面对疾病的过度恐慌,会让人难以分辨信息的真伪,加上传染病流行期间本就容易盛传一些健康谣言,而内心恐慌的人就会更容易去相信。
于是,疯抢板蓝根、吸烟防肺炎、拿着网传偏方照方抓药等不理智甚至匪夷所思的事情,就会纷纷出现。
当信息过载的时候,我们的心理环境就会发生变化,比如说你可能就会减少对其他信息的关注,更集中注意力关注疫情,这实际上会加强内在心理的压力和恐慌。
图片
其二,恐慌情绪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使得身体对病毒的抵抗力也下降。
新春佳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来势汹汹。
有些人显得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面对关乎生命的大事,我们会感到焦虑和恐慌——这是正常的。
焦虑和恐慌不只影响身体,也必然会带来糟糕的情绪。
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如何调整焦虑和恐慌呢?
图片
一般人群:合理获取信息,科学防护
目前看来,绝大多数地区都发现新型肺炎的病例。
因此,大家要认识到,和2003年的“非典”时期相比,中国的卫生系统和疾病防控体系进步很大,没有必要过度恐慌。
但另一方面,避免恐慌不代表可以“放宽心”。
想要减少疫情带给自己的心理压力,要学会适度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在了解了疫情的防控手段基础上,可以适当关注一些其他信息,比如看一些幽默的电影、看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和家人一起讨论一下春晚,等等。
通过改善信息摄入,来改善自己内在的心理环境,从而减少疫情带给自己的心理压力。
图片
面对疫情,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
做到行为上重视,心理上“轻视”,避免过度恐慌,戴口罩,勤洗手,有头疼,发热等不舒服的状态尽早就医,相信这些常识我们都背的滚瓜烂熟了。
减少信息源对自身的影响,肺炎疫情实时动态的发布目的不是为了让我们每时每刻盯着不断攀升的数据心生焦虑。
而是帮助我们定向把控动态,所以尽可能减少对肺炎信息播报的密集关注,对于各大散播恐慌消息的群,可以适当屏蔽或者作为主动发声人,传播正能量的预防措施相关的文章,以积极的心态影响其他成员。
图片
活在当下,做的更科学完全比做的更好来得更为重要。
从此次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正面意义,人们对于生死的害怕,人在恐慌面前的弱小、只有摆在你面前你才会感悟那种情绪。
当你很担心自己和家人将会受到感染,感到很大的心理压力,也建议你继续正向思维:
不能肯定将来会怎样,但这一刻我仍然拥有健康,我可以继续努力生活。
我也可以提醒我的亲人,保持个人和家庭卫生,戴口罩,以及认真洗手和消毒。
我可以加倍留意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健康,让自己有开心的时间。
即使我真的生病,也会有很多人陪伴我一起面对。
图片
如果你身边有因为看新闻而深陷难过的人,你可以安慰他:
我知道你担心他们,并希望他们一切都好。
那些生离死别的画面,可能会让你难过,你可以找信任的人聊聊。
如果看新闻让你感到疲劳和悲伤,你可能需要暂停休息一下。
可以一起做一些事情来帮他们分散注意力。
图片
如果你非常关心这件事情,你也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不去传播不真实的消息,避免引起恐慌。
用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灾区:
捐钱捐物、利用专业知识提供支持、转发准确实用的信息。
适度关注新闻,关注自己的情绪,注意休息。
保持愉快的情绪:心存乐观、积极向上、避免悲观、避免压抑,避免焦虑、避免动怒等。
如因受疫情影响产生了焦虑、恐惧、悲观、压抑、无助、失望、抱怨、愤怒、幻觉等心境时,请咨询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士。
如果是疫区人员有出现高度警觉、失眠、焦虑、恐惧等情绪请寻求疫区心理危机干预专业人士,他们会给予专业的帮助。
图片
每个人都逃不开情绪的困扰,要学会适时给心灵“排毒”,避免被它牵着鼻子走。
建议每天睡前回想3件值得高兴和感激的事,能让你对美好的事物变敏感。
希望所有人能用积极、稳定与爱应对疫情的方方面面,用互相支持来替代抱怨和指责,更不要过多恐慌。
相信医疗,有序听从建议,保持良好的状态,让恐慌走向平静。
请信任这个社会,信任身边的人。
祝愿我们都平安度过这次疫情。
图片
当前,我们每一个人都管理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和情绪安定,是对疫情最大的助力。
在特殊时期,我们更应转发靠谱的防护知识,保护自己,也保护家人。
希望大家保护好自己,身心健康。
感谢一线的医护人员,我们一起共渡难关。
加油,我们一起努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四平职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管理
学校地址:四平市铁东区沥山路5117号(136002) 中心办公室:行政办公楼A804 咨询QQ:26514411 邮箱:26514411@qq.com